近日,市重大工程—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工程获得“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”。
特点一:设计方面,与城市历史风貌融为一体
中共一大纪念馆外墙由红灰色调的清水砖组成,与周边石库门历史风貌相融合。五开间门头以灰砖墙做底,红砖和金山石箍构成红色之门,大气庄重。山花、门楣寓意“原点开端、旭日东升”。拱券造型延续海派特色,呼应历史、传承文脉。第五立面采用小青瓦、“老虎窗”元素,延续建筑肌理。
为了在保持风貌协调的同时满足现代节能、防水要求,建设团队创新发明保温、防水一体化技术,满足现代功能需求。同时通过设置穿孔拉结筋,采用龙骨钢架固定山花等措施,提升12.5米高墙体构造安全性、可靠性。
把精细管理体现在全过程。为紧扣还原红色文化历史风貌的理念,建设团队从2019年年底开始便寻访非遗古窑,从外立面原材料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考察和反复的试验试样。最终于2020年确定样板,并用3个月的时间,从105万块粘土砖中精选35万块砖进行砌筑。随后再用4个多月的时间,针对已经落成的建筑外立面在观感上做细部的精心雕琢与耐心打磨,逐块修补,逐缝勾勒,确保了每块砖头有棱有角,每条勾缝横平竖直。
特点二:巧用空间布局,尽显恢弘气势
工程在延续新天地历史风貌保护区天际线高度的同时,尽量减少占用太平桥绿地公园的公共绿地资源,大胆的将主体展厅设于湖下,在地上仅设置了两栋单体作为地下展厅的入口及多功能报告厅。建设过程借湖建馆,建成后“还湖于民、还绿于民”。
位于湖底的地下室结构混凝土采用最优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,经过两道氯离子检测工序,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,满足百年使用年限要求。
纪念馆机电系统齐全且复杂,机电设备及管线布局合理。尽可能压缩后场区域使用空间,保障展厅使用面积。
地下展厅层高10米,建筑面积约4000㎡,占到整个地下室使用面积的60%,空间敞亮,气势恢宏。过厅与展厅通过25米超长自动扶梯衔接,配以声光效果,营造沉浸式观展氛围。
特点三:打造卓越环境,保障文物安全
建设团队制定了打造零渗漏地下室的目标:从原材料、施工工艺、振捣控制、产品保护等各方面进行难点攻关,策划了“抗+防+排”相结合的防水设计理念:“防”即是迎水面防水材料,通过多次专家论证,根据不同部位确定最为贴合的防水材料,确保防水材料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;“抗”即是混凝土自防水,工程前期通过大量的混凝土配合比及外加剂实验,最终锁定最优原材料及配比,确保混凝土的百年耐久性能及抗渗性能;“排”即是利用空腔内胆设置疏水系统,确保纪念馆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渗漏问题,能通过内部的疏水导流构造将渗漏水统一组织排至就近集水井。
同时,地下展厅及文献库房采用玻璃纤维棉、岩棉板带等材料,形成六面保温防护体系,隔绝室内外温差,有效起到防霉、防潮的效果。在设备方面,项目部严格把关机电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度,并安装恒温恒湿机组、防结露风口等设备,有效优化文物保存环境。
特点四:突破传统,创建智能化场馆
把数字赋能体现在全过程,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指导施工。运用BIM技术辅助深化设计,运用集成物联网大大提高材料运送协调的效率,运用智慧建造管理平台,有效提高了各专业深度协同作业水平,使用智慧工地设施加强现场材料与安全的管理效率,利用“VR、MR”等虚拟现实手段提升质量验收效率。运用BA系统,串联技防、安防与机电设备,实现纪念馆设备的集中监控与自动化控制,以智能化技术有效保障场馆安全。
工程还广泛运用了建筑业“十项新技术”,致力于开挖砌墙机器人与外墙自清洁无机纳米涂覆技术,并申请发明专利11项,其中4项已授权。
特点五:精细管理,精益建造,铸造精品工程
开工伊始,建设团队就确立了高标准、高品质的建设的目标,围绕精益建造目标,建立完善、有效的三级管理组织构架。通过开展创优策划、编制创优方案、实行样板引路制度、强化过程管控,实现一次成优。
过程中严格甄选施工材料;寻访匠心工人复原古法工艺;成立专项验收小组,严格执行交底、旁站、验收,定岗定责,做到“每一项重要方案有专家论证、每一道关键工序有把关验收、每一次隐蔽工程有影像记录”。